胡公满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简报》(2024)第67期:文促会姓氏会议系列报道之二:弘扬家文化打造未来乡村新质引擎 - AI全自动内容创作接口胡公满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简报》(2024)第67期:文促会姓氏会议系列报道之二:弘扬家文化打造未来乡村新质引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弘扬家文化打造未来乡村 新质引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谈“依法依规五位一体践行四宜”家文化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胡公满文化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 胡银生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8月25日下午</span></p><p class="ql-block">尊敬的王石主席、陈钢副主席、东道主吕强会长</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p><p class="ql-block"> 昨天上午,我在理事会上简要汇报了这几年胡公满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实践“依法依规、五位一体、践行四宜”十二字家文化建设。借吕强会长同意将各姓氏的发言稿印刷成册的机会,特将我们之前积极探索实践家文化的建设工作,向大家作一个书面汇报:</p><p class="ql-block"> 胡姓得姓始祖胡公满,诞辰于公元前1086年,至今已有3110年历史,历史上胡氏人才辈出,特别是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胡姓一族英才辈出。如胡厥文、胡子昂、胡愈之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胡耀邦、胡锦涛、胡乔木、胡绳、胡启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可以说在中华民族近代发展史上,胡姓一族留下了光辉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 一、“依法依规”组建合法机构</b></p><p class="ql-block"> 2006年胡氏家族成立《世界胡氏通谱》编委会,通过四年的努力,2010年10月《世界胡氏通谱》编委会和河南省淮阳县委、县政府在陈胡公陵园,隆重举行了《世界胡氏通谱》首卷发行,世界各地一万多胡氏宗亲代表参加了首发仪式。之后,各地广泛开展胡氏宗祠的修缮重建、祭祖敬祖、编修族谱,及扶贫济困、慈善捐助等活动,内部主流始终占主导地位,时时处处体现正能量,社会反响良好。期间,我们也积极参与全国的姓氏文化活动,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p><p class="ql-block"> 2017年9月11月受邀参加在山东淄博召开的“中华姓氏文化论坛”,我们在会议期间,就主动向中华文化促进会和姓氏联盟的领导提出入会申请,得到了领导们的支持与欢迎。2017年11月21日,中华文化促进会的有关领导亲临筹备处考察,与发起人亲切沟通交流,对胡家历史、现状等都有了充分而肯定的认识。在我们递送申请报告后,有关领导非常重视,及时研究决定。2017年12月20日经中华文化促进会批准,中华文化促进会胡氏文史化工作委员会成立,可以说,研究会的成立,就从组织上保证了胡氏文化工作,在依法依规可持续开展工作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工作环境。委员会筹备组,是有胡家党、政、军、学岗位工作经历的人组成,其服务人员依法开展活动,始终牢记耀邦总书记教导“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工作宗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胡姓文化高端研究,研究天下胡姓,探索胡姓源流,展示胡姓风采,传承胡氏家风、家规、家训,把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增强文化自信。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帮困结对,引导教化族人提高文明素质。倡导胡氏宗亲热爱祖国,积极投身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胡银生(第二排右十)受邀参加文化论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五位一体”创新乡贤文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7年12月文促会批准我们成立全国性的文化工作平台,我们就一直在浙江省金华市青阳胡居住的三十三个村(含自然村),积极探索和实践家风建设工作,其中,湖前村是开展家风建设的试点村,现已成为浙江省第六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我国的姓氏文化发源地和落脚地在农村,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凝聚人际关系的是血缘。当代社会已然将这种宗族渊源连根拔起,我们的人际关系,除了开始转向西方的俱乐部模式,经过外来文化渗透,血缘关系,家族关系非常淡漠以外,许多地方的农村现状,有人描述为:村无烟火只剩房,地里长草不出粮,儿时玩伴今何在,各自漂泊在他乡。十里八村田地荒,青壮打工离家乡。当今务农难糊口,各自谋生在远方。乡村振兴多修路,修好街巷无人住,青年贷款城里搬,老弱病残守家乡。树还在,枣已黄,不见当年偷枣郎。故乡难容我肉身,他乡不容我灵魂,浪迹天涯常在外,回到家乡成客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二十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的重要内容,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的兴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我们结合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一直寻求家庭文明、乡风文明与乡村文化的融合发展之道,走共同富裕和共同幸福之路,以“乡土、乡风、乡情、乡愁”为纽带,铭记胡氏好家风,鼓励和引导乡贤常回家看看,不断汇聚乡贤力量,以“修宗谱、弘家训、兴村宅、缮墓祠、丰文献、“五位一体”为抓手,积极探索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的家风建设新模式,既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的先辈有多么优秀?自己应该怎样做人、做事等思想与精神层面的问题?为传承和弘扬家风文化打下坚实基础和厚实理论,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雄厚的历史支撑和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又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1、修宗谱延续文脉。</b><span style="font-size:20px;">续上谱牒忒暖心,赓延文脉大给力。仓里建村600年来,从清朝康熙年间始修宗谱,通常每隔30年左右续谱一次。2019年再度续谱,2022年秋天举行了盛大的圆谱盛典。据考,从明末开始,青阳胡氏各村点着手修缮宗谱。尔后,20年至50年续谱一次不等。像大坟头村的青阳胡氏,先后续谱达十五六次之多。由于种种原因,青阳胡氏续谱中断过一段时间。2011年,搭载编辑《东田村志》的顺风车,《青阳胡氏东田宗谱》告竣,揭开了新时期青阳胡氏续谱的先河。湖前、塘头等村的青阳胡氏,纷纷筹资续上了宗谱。在周边市兰溪的青阳胡氏后裔,紧锣密鼓对接发源地,于2022年底续谱工作大功告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2、弘家训忠誓家国</b><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阳胡氏24条家规》:凡事父母,必须极其爱敬;凡奉祖先,必须竭其孝诚。待兄弟,必如待妻子;敬长上,当如敬大宾。子孙不可不教,教必以正;交游不可不择,择必端人。别内外,要严而且密;处宗党,要和而且忍。娶妇必德门,不在富贵;嫁女必择婿,不可因仍。疾恙必迎医,不可从事禳祷;丧祭必依礼,不可信惑僧道。耕读不可不勤,勤则必成;用度不可不俭,俭则不费。临财不可苟取;见利不可苟趋。故旧不可忽慢;势要不可趋附。公税不可后期;公干不可虚应。勿好讼以欺人;勿纵酒以乱性。出仕不可捷径以倖进;临难不可诡计以偷生。先贤做出表率。《汤溪县志》记载,明清两朝,汤溪境内总共12位进士,其中7位是青阳胡家族,辖区建造了13座科举功名牌坊,12座是为青阳胡族人立的。六部中四个部有青阳胡先贤的显位。还有14人任知县、知州,有5人任县丞,有8人任州府通判,有86人任国子监学正、府县教授等。后俊发扬光大。1920年青阳胡后俊胡封,与周恩来同赴法勤工俭学。今年98岁的我国当代著名教育理论家胡德海,撰写52万字《教育学原理》,堪称“扛鼎之作”。被誉为地质灾害克星的胡卸文,汶川特大地震,时任温总理听取他对堰塞湖的处置方略勉励有加。国防科研战线还有国家栋梁。巾帼不让须眉。1989年出生的胡凌洋,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胡素银是国家一级演员。胡红蕾历曾获新华社社长总编辑优秀奖和新华社驻外记者优秀奖等等。胡永余、胡金泽、胡秋和、胡远明等青阳胡后俊,在工商界大显身手业绩彪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3、兴村宅寄寓情怀。</b><span style="font-size:20px;">婺城区洋埠镇让宅村,新近成了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让村民暖心的是,村里筹资建造了有四幢楼房的幸福小院,古香古色,一应生活设施齐备,所有孤寡特困村民得到安置,其乐融融。让宅村两委班子最近加大投入,着手改造码头,增添让宅水文化的色彩,不让省级示范村吃老本,而是增加靓丽元素。湖前村去年已跻身国家第六批古村落的阵营,春风花开第一枝,在33个青阳胡氏居住村点中,有了首个“国宝”。湖前村的历届村两委,在维护古建筑上十分给力。尚睦堂、顺连堂、进士坊等明清建筑,凸显风采。大街小巷的古典式民居,保留完好。一乐堂的前身青阳胡村,是衢江青阳洲上胡姓居住最早的村落。而今村落各项建设稳扎稳打,有序推进。洋埠行政村的下徐自然村,古厅、永济桥、明清古街等有青阳胡氏文化印记的建筑,近几年经过精心改造和重建,吸引了村内外众多人士的眼球。山沟沟里的塔石乡塘头村,奔向了村庄改造的快车道。此村利用村庄特定的环境资源,让水路延伸,让山道勾连,形成了AAA村居风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4、缮墓祠崇祖慕贤</b><span style="font-size:20px;">。修祖坟铭记根源。33个青阳胡氏定居村点,每个村点都有一两座让后人挂怀的祖坟。其中有数座祖坟,被政府列入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仓里筹资15万元,修复了青阳胡氏始迁祖,胡麒和胡麒母亲刘十三妹及胡麒安人方氏墓。胡碓村的青阳胡后裔,修复了进士胡森及族人墓三圹,竖起了两根华表,11万经费由政府承担。进士胡邦盛墓,后裔筹资12万元,在九峰山脚按照原墓图型复建。大坟头村的始迁祖铭七胡童,2012年后裔群策群力,恢复成有场面、有纵深的“大坟头”。湖前、让宅、东田等地根据文物局的规定修建。青阳胡氏要把先祖先贤墓地作为子孙后代的祭拜地,孝敬祖宗的教育地,思想精神的宣传地,家族文化的纪念地,文物保护的传承地。修厅堂栖息芳魂。坝头村的挹清堂筹集资金近400万恢复了原貌,是青阳胡氏厅堂恢复修缮史上的里程碑。塘头村重视厅堂建设,并且维护有方。湖前村尚睦堂被中共金华市直机关作为党员干部红色教育基地。仓里村明清鼎盛时期,建有大大小小32座厅堂,有的保护完整,有的灰飞烟灭,有的残缺不全,如今有的重放异彩,有的正在恢复的路上。大坟头村心德堂、东田村重德堂、黄稍村光远堂、后塘村太公屋、让宅村世辰堂、马站基村教中堂、西上陈村庆善堂等村厅堂,青阳胡氏后裔凝心聚力,和衷共济,或改建,或新建,或装饰,态势闹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5</span><b style="font-size:20px;">、丰文献耀史盈库</b><span style="font-size:20px;">。翻印《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上下两册,六七十万字沉甸甸的。青阳胡氏先贤后俊的事迹,在《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有翔实的记载。大凡山峦河溪、歌谣俚语、逸闻趣事、村落变迁、景点演变、阴阳建筑等等,都可在《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中寻找到鲜明的轨迹。说《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是当地胡姓文化的宝库,是名至实归,一点也不过分。《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中,如实记载了青阳胡氏的24条家规。此家规由凤凰涅槃而凤凰再生,由星星之火而逐步燎原,是青阳胡氏大家族的一大幸事。而今,在青阳胡氏各村的文化礼堂,青阳胡氏24条家规全摆在显位。黄稍、坝头、东田、等村点,还将青阳胡氏24条家规编入村志和谱牒。遵循“好学上进”“孝顺长辈”“敦亲睦邻”等为核心的家规,青阳胡氏各村点人才层出不穷,风气纯正清朗。在八婺大地好媳妇、好儿子、好女儿、好公婆、好父母及五好家庭等评选中,青阳胡氏后裔每年榜上有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阳胡氏的“五位一体”架设,能有今天的气象,靠方方面面推手。推手给青阳胡氏的“五位一体”赋能增量。一是示范性推手。青阳胡氏后裔有不可胜计的企业家,散布在全国各地。不少企业家富有情怀,富有对“五位一体”的奉献精神。其中金丽达董事长胡金泽和金华市优秀企业家胡永余等等,是青阳胡氏的杰出企业家代表。二是资料性推手。研究青阳胡氏,而今有宗谱、村志等资料,尤其是厚厚的《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是资料的富金矿。这些资料是靠不胜枚举的文化人及有心人积蓄的。大坟头村的胡德海,今年98岁高龄。这位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提供了诸多宝贵的青阳胡氏资料。还有不胜枚举的青阳胡氏博士生、研究生,也青阳胡氏的“五位一体”建设作出建树。《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由先贤胡厚昌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有意无意中“捡到”的。接管者胞弟胡厚泉和堂弟胡载友,将六卷《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无偿给青阳胡氏文化联谊会翻印了100套。三是谋划性推手f。参与青阳胡氏“五位一体”建设者,有多位不是青阳胡氏后裔。他们他们富有谋划性,着眼长远,思虑深远,打造久远。胡氏文化建设做什么,怎么做,推什么,怎么推?中华文化促进会胡公满文化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胡银生,十多年如一日,致力于胡氏文化研究,深入青阳胡氏各村点,当青阳胡氏“五位一体”建设的热心推手。</span></p> <p class="ql-block">胡银生(左3)一行下乡到青阳胡一乐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span><b style="font-size:20px;">、“践行四宜”打造未来乡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群众根本福祉。乡村是什么?“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乡村是人类精神的原乡,是人类文化的源头。乡村是人类现代生活的文化原型,残留着世代祖先的痕迹,承载着世代人类对未来的期待,回到乡村,我们就回到祖先的怀抱,令人安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我们结合在青阳胡三十三个村(含自然村)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就青阳胡让宅村这个点上再作深入的实践,让人们“回得来、留得住、有盼头”,打造美丽乡村新图景。让宅地处衢江中下游南岸,北与兰溪游埠镇隔江相望,南同洋埠集镇接连,西距龙游湖镇数里,东靠近金西开发区,区位优越交通十分便捷。让宅下辖让宅、马站基两个自然村,现常住259户,672人,其中中共党员38人。全村百分之九十八的村民都姓胡。让宅虽然人口不多,但已有600余年的建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大公殿、百年古樟最具代表性。近年来让宅村通过发扬“以让为先、以和为贵、以清为荣、以廉为美”的清廉文化,把谦让、和谐的文化融入到群众血脉中,村庄发展迎来精彩蝶变,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五星基层党组织”、“全面先进村”、“省级民主法治村”、“清廉村居建设先进村”、“市级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和省级未来乡村等多项荣誉,一幅“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阖美让宅”图景正在缓缓展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span><b style="font-size:20px;">、宜居——打造阖美让宅</b><span style="font-size:20px;">。奉让文化在让宅村的形成颇为久远,可以追溯到该村村名的由来。据《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记载:明代永乐年间,第四世孙正三公,讳庆,字宗馀,继外姓。及父铭七公卒,兄弟析居,而公乃归宗,维时兄弟四分家产已定,兄正二公谋于众,割上宅地百余亩资之,正三公遂徒居青阳庙西(今上宅)。为永念兄弟和睦,互有奉让,故名让宅。自此,互让、奉让的美德和品行便在让宅村胡氏后人中世代传承,经久不息,从而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精神文化。而今,在让宅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村民之间奉让、奉献的互让佳话枚不胜举,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让宅的危旧房整治过程中。让宅自2020年启动危旧房整治工作,按建设规划和打造要求,涉及全村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需要拆除危旧房或选址重建,量大而又面广。其间遇到的产权问题、邻里问题、政策补偿问题,以及堂份间、亲属间的比例享受问题等等,可谓形形式式,错综复杂。然而,让宅村却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形成合力,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并且没有一起信访事件发生。这其中除了村里的党员干部认真开展思想工作,并带头拆建以外,主要靠的还是村民们身上固有的那种顾全大局的忍让品德和自觉奉献的精神,这无疑是让宅奉让文化盛行的生动体现。如今,让宅已累计拆除危旧房屋174户,新建房屋116户,不仅没有使用新用地指标,反而节约出1000多平方米建设用地,为村庄发展预留了更多空间,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span><b style="font-size:20px;">、宜业——打造阖美让宅</b><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阳胡氏,荷美让宅,自古奉行兄弟和睦、邻里和气、族人和谐、与人和善的和美之风。智慧的让宅村先人为倡导后清廉守正之气节,藕断丝连之情分,早年便巧借“和”、“荷”之谐音,在房前屋后的池塘里和洼田中广种象征谦和、清美的藕莲花荷。如今,荷美经济已成为让宅的特色产业。一来美化环境,如今未进让宅村,便感到有阵阵清香悠远的荷香迎面扑鼻而来。行走村中,随处可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莲花亭亭净植,香远益清。令人顿觉神清气爽,而又肃然起敬,不由联想起中国廉洁文化奠基人、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爱莲说》当中之句:莲,花之君子者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来提升村集体造血能力,目前让宅村里共种植20多亩水果莲蓬,为进一步推动规范化生产,让宅建成使用荷富产业楼,配备冷库、电梯、封罐机、贴标机等设备;成立金华市荷美让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推出荷美让宅干莲子、藕粉等系列农产品,2023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200万元,经营性收入达130余万元。今年让宅村继续深挖“荷美让宅”品牌形象,丰富产品种类,新推出碗装手工鲜剥莲子和每天清晨新鲜采摘的莲蓬礼盒,为保证莲子的口感,村里将整束的莲蓬插进冰水中送到客户手里,将剥好碗装的莲子充氮气密封并加冰块运输,尽量确保这一口鲜嫩。让宅坚持在产业发展中融入清廉元素,让荷莲文化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融共进。让宅村将继续延续这些传统产业,并以党建联建、镇级运营、组团发展为思路,加快溪里共富示范片建设。打破村域限制,整合邻近村庄土地等资源要素发展荷莲种植,让“廉文化”在更多村庄落地生根。系统谋划、串珠成线,根据各村特色和自然禀赋整体打造旅游观光路线,让游客在让宅赏荷景品美食,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宅的莲廉文化,方兴未艾,香远益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span><b style="font-size:20px;">宜游——打造阖美让宅</b><span style="font-size:20px;">。让宅村虽说规模不大,但村中却建有三座休闲亭,一条文化长廊,四处村口都竖有漂亮的村名标牌。这些既能为村里增加景观,又能供村民日常休闲、学习、遮雨的公共设施均为村里乡贤捐资所建。让宅村的集体经济曾一度几乎为零,事业发展缓慢,被上级发给“蜗牛奖”,村人着急,也让在外乡贤们心头不安。著名乡贤、金丽达公司董事长胡金泽首先挺身而出,捐款30万元修建起“润泽亭”,并且联络呼吁同村乡贤开展“回报桑梓”的乡贤文化行动。金华远大印刷公司董事长胡远明、金华欧明包装公司董事长方来美、金华亮韩商贸公司董事长胡伟亮,以及原汤溪工具厂员工胡双华立即响应,出手捐建了“春华亭”、“荷美清华亭”、“幸福小院”、“文化长廊”和村名标牌,为村集体分忧解难。其他乡贤也纷纷解囊相助,累计投入资金150余万元用于兴修水利、建桥铺路、旧村改造、村边水岸文化景观打造等民生公益事业。同时,乡贤们还利用各自的社会影响力,千方百计,积极推进家乡的共富共美建设。 如今,让宅的基础设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为发展农文旅产业提供重要支撑。依托3A景区村庄创建,让宅正立足自身荷花IP、凝练特色荷文化,建设研学中心和民宿基地,打造具有让宅特色的田园综合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span><b style="font-size:20px;">宜乐——打造阖美让宅。</b><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设美丽乡村,走共同幸福路,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这是让宅在努力的方向。村两委了解到不少危旧房里住着的都是村里的低保户、失独孤寡老人,建设免费的福利居所,解决了村里14位困难户的居住难题,每人可享有60多平方米的居住面积,热水器、柜子、床等基本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直接拎包入住。住在小院里的老人大多自己开火做饭,有三四户吃的是村里居家养老食堂供应的饭菜。养老食堂每天会为老年人供应两顿饭,由村里聘请厨师,饭菜口味依照老人喜好定制,科学配餐,不仅低盐少油易消化,每周不重样。老人们不仅在这里吃得饱、住得好,还可以经常和一起居住在小院的邻居拉拉家常。每逢端午、重阳等传统节假日,村里也会组织一些活动丰富老人们的生活,村干部经常来小院对老人进行关心和慰问,在家门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实现幸福养老。此外,让宅以未来乡村项目建设为契机,充分挖掘青阳胡氏奉让文化中的公正办事、忠厚和睦、孝悌传家等廉洁元素,坚持“古为今用”,赋予奉让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以和为贵、以让为先、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价值导向。精心策划清廉阵地布局——“一场二道三会四馆五厅”。即:正莲(廉)文化广场;清荷迎宾道、清风游步道;民生议事会、树下民情会,“三务”公开会;胡氏家风馆、廉政文化馆、让宅文化馆、警示教育馆;清廉书画厅、荷美舞蹈厅、莲花曲艺厅、廉风摄影厅、和美直播厅等,集中展示青阳胡氏优秀家风家训文化、廉政警示语录及党员干部俯首甘为村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让宅已连续多年实现无信访、无违法违纪,群众切实增强了幸福感和获得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让宅村景——浙江省“未来乡村”示范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加强乡村家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引领,更为乡村开展家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span><b style="font-size:20px;">)家规村规上墙、培育优良家风</b><span style="font-size:20px;">。家训,是古人对家人在立身处世方面的教诲,其现代说法是家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容丰富庞大:涉及修身、治家、处世、教子等等。中央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指导农村普遍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中央《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中提到,要“通过村规民约、家规家训 ‘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实现乡村文明提升与环境整治互促互进”。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也提出,要“开展好家风建设,传承传播优良家训”。对于没有制定村规民约的乡村,要进一步发动群众积极献计献策,通过征集评选方式制定出体现本村风土人情特色的村规民约,对于大家评选出来的村规民约,通过墙体喷刷、大喇叭宣传等方式使其深入人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span><b style="font-size:20px;">)加强乡村党建、善用有力抓手</b><span style="font-size:20px;">。乡村党建是一个有力抓手,要以切实手段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村干部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引领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在村内德治方面的帮、传、带作用,由党员带头示范,树立好作风,在为村民服务的过程中展现个人风采,进而带动大家营造好家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三)创新活动形式,强化示范引领</b><span style="font-size:20px;">。除了村干部的模范带头外,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乡贤的力量。乡贤就是乡村里有名望、有德行,被乡人推崇敬重的人。新时代,我们可以将“新乡贤”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凡是道德品行高尚,致力于乡村振兴,为乡亲们所尊重的基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退休官员、德高望重的长者、热心肯干事的年轻人等,都可以纳入这一范围。用身边榜样力量、道德楷模风范带动更容易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守礼的良好氛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四)创建多维激励,培育内在动力。</b><span style="font-size:20px;">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考虑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乡镇(街道)和村可以结合“出彩人家”“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基层干部”“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做好宣传发动、隆重表彰、学习发扬工作。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气,这对于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切忌“轰轰烈烈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要重内化、求实效。广大的基层干部要以身作则,努力为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的形成勇担当、善担当,为乡村振兴的早日实现敢作为、善作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下来,我们将在继续总结提升上再下功夫,以达到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发展模式,向全国胡姓占比较多的村落,因地制宜加以介绍宣传和推广。下一步,我们还着手在城市启动探索胡姓家文化建设新路径,希望能与各位姓氏文化工作者常交流、多讲论,以推动我国城市家文化建设走出低谷,尽早让中华民族的家文化建设,形成农村与城市融合发力的良好势头,在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在文促会的正确领导下,探讨引领家文化建设的中国方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汉荀悦《申鉴•政体》云:“万物之本在身,天下之本在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文化是文明乡风的根本和基础,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培育和农民道德素养的提升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所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乡风文明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精神引擎。同时,家文化是一种隐形的行为范式,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好的家文化可以让一个姓氏、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甚至厚德载物,熏陶出一个村庄,一个家族的德厚流光,乡贤辈出。新时代要培育良好乡风,除了结合农民、农村的现状,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之外,还必须从培育良好家文化做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姓氏文化中汲取营养,让我们在共同推动传统家文化内容创新性发展中,为未来姓氏文化打造新质引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