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报道:“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坛举行。 论坛由主讲人杨振宁先生开篇,他概要性的就一段时间以来倍受关注的关于其“《易经》与中国文化”一文再一次做了阐说。他的观点得到了与会嘉宾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所长刘钝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国盛先生的部分认同,也引起了随后的多角度深入探讨。>>全文 ·早有纷争:杨振宁: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有五点原因。2004年9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以“《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为题,提出观点称“《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全文 ·反对观点:杨振宁指《易经》阻碍科学启蒙 众学者质疑。国内易学专家称杨振宁的观点“有很多常识性错误”。比如,杨先生说周易只有归纳,而没有推演。可是众所周知,周易是最早的一部算卦的书,算卦的方法就是靠推演,举一反三,怎么能说没有推演呢?还说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但是在周之前的甲骨象形文字就有单音字出现了。中国在近代不仅没有出现像欧洲那样的科学,也没有走出中国自身的近代科学道路。这个历史事实,是否一定要归咎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全部 ·反对评论:评论:杨振宁打错《易经》板子了吗?近代科学为什么没能在古代科技发达的中国萌芽,杨振宁先生作为科学家,对此作出思考并无不妥。但认为《易经》的影响是重要原因,似乎有些武断。>>全文 ·反对评论:董光璧:阻碍中国科学诞生的主因是制度。三个方面论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第一是从文化的结构和演化来看传统,第二是从当代人类面临的挑战看中国传统文化,第三是从如何改变当代中国科学落后的状况来看易学研究。”>>全文 ·媒体声音:新语丝:杨振宁批评《易经》值得深思。杨振宁对易经影响思维方式的批评值得重视科学真理的人们思考。他的批评的现实的意义在于他在鼓励知识界的推演式思维。>>全文 ·媒体声音:科学网:要敢于质问传统文化。杨振宁说起《易经》来,也要反复声明自己没有攻击它的意思?实际上,批评又如何?真理越辩越明,这个道理不适用于传统文化?我们的知识分子其实要有杨振宁这样的勇气,敢于去质问那些传统文化。>>全文 ·媒体声音:新京报:对待传统文化要避免虚无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回归”和“重铸”,必须要经过西方科学理性的厘清和梳理,否则就会进入“蒙昧化”的误区;而生活在科技创造的现代世界中的国人,如果丧失了传统人文智慧和精神的熏陶,陷入虚无主义,将会导致在全球化世界中个体与民族自我身份的迷失。>>全文 ·媒体声音:南方都市报:“深奥”护不了传统文化的短。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学者董光璧,因为早先与杨振宁先生的同台演讲“有些深奥”。不直说中华文明无往不利,包治百病,那就只能靠“深奥”的语言来兜圈子,搞得“大多数人不能真正领会”。这样,不仅诞生不了科学,恐怕还要离科学越来越远。>>全文 ·网友评论:网友:《易经》之争下的“伪学术敏感”。“伪学术敏感”掩盖掉了论争背后真正理性的光辉:中国学界必须真正客观理性地听取和面对不同意见;有必要对中国学术研究思维方式进行必要的反思;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人文思想的影响力作出真正理性的辨析。>>全文 [发表评论] |
制作:童佳郁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 科学探索频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