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通报了第13批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至此,半年来已累计通报案件310个,其中144个涉及论文代写代投、论文及数据买卖,占总数的近一半。
地下“论文工厂”是医学论文买卖的重要推手,提供代写、代发全流程服务,从普通论文到顶级期刊论文均有“生产”,给科研诚信蒙上沉重阴影。买家、写手、客服、编辑环环相扣,让这样一条黑色产业链不断壮大,严重扰乱了人才竞争的公平公正。正因如此,铲除论文代写代发黑色产业链势在必行。
图源:视觉中国
找人代写论文本质上是学术不端的表现,是对学术诚信的严重威胁。为何论文代写乱象屡禁不止、论文交易的生意反而越做越大?一方面,“唯论文”的考核机制导致一些高校学子和科研人员急功利近,希望通过枪手解决论文发表问题;另一方面,监管力度不足,论文的审核把关不严,为论文代写代发提供了土壤。
2019年,科技部等20个部门联合发布《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明确规定“买卖、代写论文或项目申请书”被列入科研失信行为。去年以来,科技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一些涉嫌造假论文的组织开展调查,有人被撤销职称聘任,有人被暂缓职务晋升,有人项目申报、立项、评奖等资格受限……国家对论文代写代发进行严肃整顿,为的就是维护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利益,不让这类行为伤害到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的核心创新力。
地下“论文工厂”买通期刊编辑,让一些水平参差不齐的论文能够在权威机构上得到发表,其行为已经涉嫌违法。需要明确,对论文代写等学术造假行为,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既要加大对地下“论文工厂”的打击力度,提升违法成本,也要加大平台的监管责任,通过封堵关键词等手段堵住论文交易渠道。此外,还要压实学术机构负责人的监管责任,严格把关论文质量。
论文代写代发成为黑色产业链,伤害了科研人员的原创积极性,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发展。唯有铲除地下“论文工厂”的生存土壤,激发科研人员的原创积极性,才能让论文真正体现出一个科研人员的水平高低、更好地服务科研发展。(南方网刘颂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