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在担任了四年的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后,林毅夫重新回到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适时推出了自己的理论新作,作为总结四年世行经历的“毕业论文”,《新结构经济学》就为其代表作之一。?卢卡斯曾曰:经济增长问题如此重要,以至于一旦开始思索,便再难以搁下。林毅夫先生从念书开始,就一直思索国富民强的道路,从未停止。早年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发展战略。这一本《新结构经济学》,是多年思索之后的一次提炼。 在经济学界普遍关注于欧债危机以及世界经济(主要还是指欧美和金砖四国等经济体)如何复苏的时候,林毅夫“不合时宜”地提出了到落后地方去的口号,发展非洲等低世界其他收入国家经济。而林毅夫关于“为什么近十年来一些国家蓬勃发展,而另一些则逐步衰落”的经济之问,就如同关于“为什么工业革命发展在欧洲”一样,旨在探寻一条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经济发展规律,以实现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新结构经济学,无疑就是这条万有经济定律。
新结构经济学是区别于旧结构经济学而言的。二战以后,发展经济学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旧结构经济学强调结构转变的重要性,主张政府干预,通过进口替代和优先发展现代先进产业促进结构升级。然而随着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胀和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旧结构经济学面临多重挑战和非议,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林毅夫在吸收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设计出了新的结构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使用新古典分析方法,充分认识到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而不是简单强调市场失灵,片面强调政府的作用,甚至支持系统性的政府干预。从历史延续的角度,新结构经济学可能代表了发展经济学思潮的第三波。前面的两波,分别是旧结构经济学和所谓的华盛顿共识。? 新结构经济学的强调要素禀赋、不同发展水平上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经济中的各种扭曲带来的影响,这些扭曲来源于政策制定者过去对经济的不当干预,这些政策制定者对旧结构经济学的信念,使他们高估了政府在矫正市场失灵方面的能力。其中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一国的禀赋结构不仅包括了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还强调资本劳动比的动态变化,由于各国发展阶段不一,禀赋结构不同,因此也有了不同的经济结构。为了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结构,政府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手段,促进本国企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结构经济学还指出了如下的事实 :“华盛顿共识”描述的图景不可谓不美好,但是没有能够令人满意地回答的问题,是市场机制如何建立,以及建立后能否稳定运行而不变形。同时,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政策常常未考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结构性差异,也忽略了发展中国家对各种扭曲进行改革时的次优性质。?
(“华盛顿共识”:对于所有发展中国家而言,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提高收入,接近和赶上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都是一个首要的问题。所谓“华盛顿共识”开出的药方简单明了,就是实行“市场经济”,让价格体系来配置资源。为了让价格体系成为配置资源的主导,就要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因为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基础。而且,还要辅以完善的法治来保护产权制度,让市场机制能够持久、有序进行。市场、产权、法治三位一体,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林教授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基础是对各个国家经济增长过程的现代分析。这种理论认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持续的技术革新和结构变化。一个经济体最优产业结构是由这个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决定的,而比较优势是由经济上的禀赋结构决定的。因此经济要素的禀赋结构不断优化,就能推动产业经济不断发展。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展产业的发展中国家,也将从产业升级的后发优势中获得收益,从而实现更快的增长。在林看来,增长的关键问题就转变为如何确保经济能够按照与比较优势一致的方式增长。企业能够按照经济比较优势的原则选择技术和产业来进行发展,需要一个能够反映禀赋结构中生产要素相当稀缺性的相对体系。这一点竞争性市场体系中是存在的,而发展中国家往往缺乏,这时候政府就可以大有用武之地了,政府需采用措施完善市场制度,维护有效和公平的竞争。?
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可归纳为,第一,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要遵循比较优势,即资源禀赋优势;第二,为了给企业一个充分体现资源稀缺性的价格体系,需要一个国家具有充分竞争,自由的市场经济;第三,政府在产业发展的引导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外部性,信息协调和基础设施上。林毅夫同时给出了一个颇具操作性的产业发展和甄别框架,试图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
林毅夫先生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有三个要点。首先,引入要素禀赋的约束,认为最优的产业结构,以及与产业结构相应的市场基础设施,都是内生于禀赋结构的。这一洞见,比起过于简单化的“华盛顿共识”,充分考虑了经济结构的复杂性,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经济发展的任何特定阶段,要素禀赋的结构是相对给定的。这一禀赋结构决定了其最优的产业结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市场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基础设施,例如道路、交通、通讯等,和软件设施,例如金融结构、法律服务、市场管制等。第二个要点,把经济结构变迁置于连续的变化中研究,并研究相应的产业和基础设施升级的最优阶段性目标,充分考虑了经济结构变迁的动态性。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穷和富两个阶段,而是处于从低收入传统农业经济到高收入现代工业化经济的连续变化之中。每一阶段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升级的目标,都由该阶段的禀赋结构决定。第三,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市场是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机制。充分肯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考虑到外部性的存在,ZF在市场基础设施改进方面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这里,ZF与市场的协同关系得到了体现。? 当然,新结构经济学一诞生就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指责和挑战。在现实世界中,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已趋于常态,幻想一个绝对自由的市场经济似乎只是白日做梦。其次,对于新结构经济学所提出的具体措施也存在较大争论。? 其一,逆“市”而行的做法是否真的不可行?新结构经济学强调不希望政府采用“传统意义上的”进口替代战略去培育那些“背离国家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不过这种逆“市”而行,培育那些背离比较优势的产业的做法恰好是日韩在转型期所做过的事情。而根据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的计算,中国出口的产品应该是一个比它富裕3-6倍的国家所生产的,而这恰好是中国一直在做、而且做得非常成功的事情。?? 其二,关于政策的操作性问题。林毅夫主张的其实是一种渐进式的自由化改革,政府不再像旧结构经济学所倡导的一样担任“万能保姆”,而是担任一名助产士,当瓜熟蒂落时政府又将退回幕后。然而对于那些在市场中拥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应该给予多少保护,保护的时间多长,乃至如何挑选需要保护的产业,本身就是头疼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政策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对政策的信赖。而林毅夫的解决之道将使得人们难以相信政策的延续性,而过长时间的转型,也会使得反对自由化的政治压力也将逐步积累。? ? 其实,围绕新结构经济学的争议无非还是在争论政府是不是该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之一,以及政府又该介入到什么程度。在过去的20年中,贸易自由化制造了不少失败的案例,以休克疗法的方式取消保护,结果导致无自生能力的企业崩溃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政府在促进技术和产业升级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日韩等国当年费劲力气才拥有了现在令人艳羡的汽车产业,诺基亚也是在17年吃
- VIP免费下载
- 下载文档
- 收藏
- 分享 赏
-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