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
课程论文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
小吃与生活
学院名称:
制药工程学院
专业方向:
生物制药
年 级:
15级2班
姓 名:
孙恒智
学 号:
2015120210
贵州理工学院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
年级: 15级 学号:2015120210 姓名:孙恒智 成绩:
评分标准及评分
评定项目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选题关联性
10
选题紧扣课程内容范围,充分满足教学基本要求(8-10分)
选题围绕课程内容范围,满足教学基本要求(7-9分)
选题能按照课程内容范围,基本满足教学基本要求(6-8分)
选题不能按照课程内容范围,不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0-6分)
内容正确性
20
紧扣课程教学内容,针对性强(17-20分)
反映课程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强(14-17分)
基本反映课程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11-14分)
不能反映课程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0-11分)
结构逻辑性
20
论点鲜明、见解独到、论证能力强、逻辑结构严谨、论据确凿、论文表现出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15-20分)
论点鲜明、有一定的见解、论证能力较强、逻辑结构较严谨、论据比较确凿、论文有一定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10-15分)
论点不鲜明、没有见解、论证不合逻辑、论据不可靠,所用专业用语有误(0-10分)
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0
熟练掌握课程内容(18-20分)
基本掌握课程内容(16-18分)
课程内容掌握程度不高(14-16分)
对课程内容较为陌生(12-14分)
根本不了解(0-12分)
独创性及应用价值
10
独创性高,观点新颖,应用价值高(8-10分)
独创性一般,观点一般,应用价值较高(6-8分)
独创性差,与他人论文相似,基本没有学术价值(0-6分)
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10
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基本课程理论分析实际情况(8-10分)
基本掌握和运用基本课程理论,可以用以分析实情况(6-8分)
基本理论模糊不清(0-6分)
文字和书面表达能力
10
语言准确,文字流畅(8-10分)
语言基本准确,文字通顺(6-8分)
文字表达不清(0-6分)
合 计
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中国小吃文化
——小吃与生活
专业:生物制药 班级:152 学号:2015120210 姓名:孙恒智
摘要
各地的小吃是中国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成为了中国饮食生活的一部分。每个地区都有着其独特的小吃。小吃的由来,源远流长。早在南北朝的梁朝,即在1500年前,中国人的饮食已存在正餐与小吃之分。虽然小吃发展到后期,已经有了另外一种的意涵,但依然是多数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有些小吃,虽然一样是讲究采用当地新鲜的食材,但是制作方法繁复、作工讲究,甚至比讲究的主餐更为繁琐,这种小吃,已经是一种在地的饮食文化。特色小吃就地取材,通常能够突出反映当地的物质及社会生活风貌。
关键词:全国各地 特色小吃 制作方法 饮食生活 社会生活风貌
Chinese snack culture
Snacks and life
SUN Hengzhi
Abstract
Local snack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hinese diet and have become part of the Chinese diet. Each area has its own unique snack. The origin of snacks, has a long history. As early as the Liang Dynasty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that is, 1500 years ago, the Chinese peoples diet has been divided between meals and snacks.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late snacks, already have another kind of meaning, but still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peopl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daily life. Some snacks, although the same emphasis on the use of local fresh ingredients, but the production method is complex, work stress, even more than the stress of the main meal is more complicated, this snack is a local food culture. Local snacks, usually able to highlight the local material and social life style.
Key words: All over the country ;Special snack;Production Method;Eating life ;Social life style .
引言
小吃成为美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地的特色小吃也走出了地方特色,如酸辣粉、麻辣烫,二者均是是重庆、四川城乡间广为流传的传统名小吃。东北地区的烧烤、桂林的米粉、福建沙县的小吃、河北的驴肉火烧、湖北的精武鸭脖、老北京的豆汁、豌豆黄、河南的烩面、陕西的羊肉泡馍、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云南的过桥米线、安徽合肥的米饺等小吃,成为了中国小吃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样它们也是各地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着各地菜系的风格,用着当地新鲜的食材,做着当地特色的小吃。
中国小吃的历史
小吃的起源
中国小吃的由来,源远流长,有记载的大概在1500年前,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就出现了小吃。
清朝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的“点心单”中记录:“梁昭明太子以点心为小食,(唐)郑嫂劝叔且点心,由来旧矣。作点心单。”
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一书的“点心”项中也说:“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
由此可见小食与点心是同义词,古时的小吃在我所了解得到的记载中,多是小麦、大米与水果制作而成的,例如湿面食品、干面食品,煎酥乳酪品,粉制食品,粥,甜品等等。均是由主食转变而来的,起因应是由一直两食转变成一日多餐。从而应运而生。
小吃的发展
各地都有属于本地的特色小吃,我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部都说到,在这我就选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我们的首都北京的小吃做为代表来说。
北京小吃特点很独特,与其它地区小吃最大的不同在于,除了来自民间以外,另有部分取自民间,后又被皇家选中,作为宫廷小吃,然后,又从宫廷散落到民间, 这个过程很独特。
1.2.1民族特性
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小吃,北京有长达3000多年的都城历史,长期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北京,特别是元明清成为都城之后,各族人民纷纷聚集于此,他们带来了自己民族的风味食品。特别是元朝、清朝的蒙古族和满族,人主中原后,他们将民族风味食品也带人北京。
在军旅中,不宜精烹细作。士兵将头盔倒过来盛水置于火上,放人现宰的羊肉涮后简单加佐料食用,十分快速方便,终于演变为风靡京城的涮羊肉。
明永乐年间,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祖籍在长江两岸的御林军退役后定居北京,还有随着迁都进京的农民、商人,带来了南方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