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遗传分析
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
一九八三年
JOURNAL OF NANJING TECHNOLOGICAL Nα3
第二期 COLLEGE OF FOREST PRODUCTS 198 3
一一卢-.十一一-一_._-→一『 …一 一 、 -…-…、牛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二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一二→-一一一一一二一十一一一一一二一
J一一一…十二十一→
杨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遗传分析
王明麻黄教仁陈道明陈天华许农未弘带
(林学系〉
-.
在树木改良研究中,卓有成效的选择是建立在对林木群体间和群体内遗传变异的深入了
解的基础上的。在那些具有广泛变异的群体内,由选择而产生的改良机会远远超过变异小的
亚群体。由于同工酶分析技术的进步,林木群体内遗传变异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最
近Hans-J. MuhS (1 98 1) [aJ 综述了欧剖11976-1981 年期间对欧洲赤松、挪威云松等七个树种
的十二种同工酶系统的研究进展。目前林木同工酶遗传研究中所用的材料大都是针叶树种,
而对阔叶树种则研究甚少。迄今,仅对自揄 (Feret等, 197 1)川、无花果 (Valizadeh等,
1977) {51 、欧洲山杨 (Guzina, 1978) [61 、欧洲山毛棒(Kim, 1979) [7) 、毛果杨(Weber
等, 1981) [8J 、美国鹅掌揪 (Houston等, 1982) 、 9 ,等阔叶树种的同工酶遗传方式进行过研
究。本文报道1-69杨 [P, deltoid凹 cv.Lux(ex.I-69/55)J 、小叶杨 (P. simoniì) 、辽杨
(P. 11!aximo川μii) 及其子代的过氧化物酶同t酶遗传分析的初步结果。
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材料
供i式f何杂交组合为 1 -69杨×小叶杨 1 -69杨 x i1杨。扛一;如!杂交于1981 年春季沮行。杂
交种子于同年 6 月捕种, 7 月移栽于本院树木育种罔,作子代坚定用o
〈二)同工酶分析
材料处理选取1 -G9杨、小叶杨、辽杨及其FI 代由J (J l 柄各 1 克。方法-见前报 i l10
J疑胶电泳采用聚丙烯黠胶凝胶垂直平板电沫。凝胶板为140 x ] 20 x 1 mmo 疑胶浓度
H
为 7%, P 8.3。电泳时电压200V ,电流22mA。电泳时间约6 小时。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染色法,见前报IZlo
*现在工作单位:中闰林业再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 137 一
结采和讨论
(-)同工酶变异体
从电泳图谱可清楚地看出,整个酶谱有三个染色区〈位点〉。语带迁移率最快的为A 区,
较快的为B 区,最慢的为C 区。 C 区的谱带虽明显地与A 区和B 区分开,但其活性太弱,不
能供分析用。
图 1 显示了 1 -69杨、小叶杨、辽杨三个亲本及其Fl 代的同工酶表现型。根据迁移率
的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A 区有四个不同的同工酶变异体 (A Al Ah A 3) , B
o
区有两个同工晦变异体 (B , B ) 0 辽杨在B 区不存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表现型。但从
j 2
1 -69 炀×辽扬的Fl 代的酶谱来看,辽杨的B 位点可能是由一对不活动的等位基因控制。
(二)杂种鉴定
图 1 说明, 1 -69扬在A 区和 B 区各有一条谱带。以一个区段为一个位点计,从酶谱表
ZPl可以推知 1 -69扬在A位点和B 位点上都是纯合的,其基因型为A2AdB , Bl 。而小叶杨
和辽杨则是杂合体,其基因型分别为A 1 A 3/ B 2 B 4 和AoAdBoBoo
1 -69杨×小叶杨的 Fd~与其亲本比较〈图1 、表 1) , B 位点的等位基因是由 B 1 (♀)
和Bz (♂〉组成的,即亲本 1 -69 杨和小叶杨分别把B位点上的一条谱带传给了它们的子
代,且在子代中呈共显性表现。对于A位点来说 F ,代的酶谱亦兼有双亲的谱带。由此可
见 Fl 代的谱带均为亲本谱带的互补。另外,从酶谱还可以看到, F ,代除兼有双亲的谱带
外,尚有一条新的谱带,即杂种谱帝,其位置按近于正极。 1 -69杨×小叶杨的 F 1 代的另
一种类型的A A3谱带着色深,而A
和 谱带则着色浅,酶谱图式趋近于父本,因而这一类
j
2
, 1 -69杨×小叶扬的Fl 代在 A 位点与 B位
型或许将更多地表现出父本的性状。综上所述
点上呈共显性表现,确是真正的杂种。
裴 1 最本及Fl 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类型
杂交组合 i 了一lK气 了一一了一
1 -69杨×小叶杨 AIA2 A2 A S BIB2
杨 (♂) AIA3 BzBz
1 -69 A A
(♀)
杨 2 2 BIBl
(♂)
辽 AoA2
杨 BoBo
1 -69 杨×辽杨 AzAz AoA2 BIBo
1 -69 杨×辽杨的 Fl 代与其亲本比较,辽杨B 位点为一对无效等位基因 BoB 。所控制,
而 1 -69 杨则为一对纯合的 B1Bl等位基因控制,其杂交后代必然具有BIB 口等位基因。在
B 区仅有一条谱带,且谱带迁移率与母本 1 -69 扬 Bl谱带完全-致。对于A位点来说,如
前所述, 1 -69 杨为一对纯合的等位基因A A AoAH 表现
控制,而辽杨则具有两条谱带
2 2
出很大的异质性。实验结果表明,一部分Fl代既具有母本的语带A 2 又具有父本的谱带
A 0 J 而另一部分Fl代表现为双亲共有的一条谱带A 2Q 由此可儿 Fl 代确是真正的杂种。
-138 一
… … 一 = 一 一 -
-一串--0
Aa-
a …·国 _ Al
A. -
h
飞
. 4
, , 、
r
也
Bl 回回 = -- _B: 1
B -圃蝠-国 --430
69( ♀) 139 x 小小,(♂)l ~~(♀) 69 x 辽.íi(♂〉
1-69杨,小叶杨,辽杨及其子代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图谱
(三〉控制搜盼于代的遗传分析
对 1 -69 揭×小叶扬的59株后代和 1 -69杨×辽扬的53株后代的叶柄的过氧化物酶同工
酶分析结果表明,酶谱的 B 区无差异,因此对遗传分析无意义。而在A区中,有Ao , AI
Ah A3谱带。两个杂交组合共同的母本( 1 -69杨〉具有A
表现型,两个授粉亲本(小
2
A A
AI 3fn oAl表现型(图 1 )。表 2 所示,在 1 -69杨×小叶杨杂交
叶扬、辽杨〉则具有
组合中出现的A!A2和A2 AS 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型,只有亲本的基因型母本为A 2 A 2 父本
为A!A3时才是可能的。这两种类型在子代中的分布并不显著地偏离于由这一假设出发所期
回凰咱-
望的 1 1 分离比。另外在 1 -69杨×辽扬的杂交组合中,同样可以吾到两种不同的表现
型,即A2Az和AoA:. 。这一点也证明了 1 -69杨的基因型A:.A2 。
2
2 控制摆盼子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观察值、理论值租x
测定
亵
望 ← 表 川 一 察 、 布
~王子?垄曰.h.. 观察到的表现型| 假设的基因型 值 - 现 → 型A m J J h , h , N 2
A、人到I=l x P
亲本 子代|亲本 子代 一 期 丁 《 唱 哼
♀ 1 - 69 杨 Az- AIA2 I A 2A 2 AIAz O M - J -
× 59 0.15 0.6-0.7
♂小叶杨 I A! A 3 A:. A 3 1 A 1 A s A 2 A 3 I 29.5 28
♀ 1 - 69 杨 I A .- AzAo I AzAt A2 A O I 26.5 27
2
x 53 0.019 0.8-0.9
♂辽杨 I AoA2 A 2. A :. I A 山 A2A21 26.G 26
2
x
检验显示出,在期望颇率和观察频率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综上所述,供试杨树杂种
A
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是由 位点的四个等位基因遗传系统控制的,表现为Ao... A!... Az ...
A3不同的变异体。其中AI A ... A3 为显性,而A 。为不完全显性。
2
结
-ì~
同工酶作为基因的生化标志是研究林木遗传的一种有效手段。两年来大亘主复试验的结
果证明,杨树叶柄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是稳定的,用它来研究林木的遗传结构是有可能
的。在本试验中, 1 -69扬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A位点和lB 位点均为纯合的等位基lZSl所控
制。以 1 -69杨为母本、小叶杨或辽杨为父本的杂交后代,按预期的 1 1 孟德尔分 1;:~ 规律
进行分离。杂交后代携有双亲的遗传信息,从而在酶谱表型上表现为双亲谱带的的互补,是
真的杂种。
一 139 一
参考文献
[ 1 ]王明!棒、黄敏仁等, ] 982,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 (1) 10~一111 0
[ 2 ]黄敏仁、陈道明, ] 979,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 (1 - 2) 1:;9一158
[ 3] Hans-J. Muhs , 1981. XVII IUFRO World Congress DIVISION 2.
[4 ] Feret , P. P. and Stoits, G. R. , 1971, Forestry Sci., (17): 472-475.
[5] Valizadeh , M. 1917 1 Bioch. Genetics , (5) (11/12): 1037一1048.
[ 6 ] Guzina , V. , 1978, Annales Foresta]es , (VIII/4): 51-90.
[7] Zin-Suh Kim , 1979, Si1vae Genetica , (28)68一71.
[ 8 ] Weber, J. C. and Sibttler, R.F. , 1981, Silvae Genetica, (30)82-87.
[ 9] Houston , P. B. and Hood , S. lι , 1982, The Journal of Heredity, (73): 183-186.
A GENETIC ANALYSIS OF PEROXIDASE
ISOENZYMES IN POPLARS
Wang M ingxiou, H uang M iηren, Chen Daoming,
Chen Tianhua, Xu Nong and Zhu Hong
(Department of Forestry)
Absfract
This paper is a preliminalY repolt on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eroxidase iso-
enzyme pattcln valiations in poplar parent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