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飞行员抗荷能力的影响,为其抗荷能力的提升训练提供参考。方法 招募8名空军军医大学男性学员为受试者。使用抗阻训练的方式进行6周的核心力量专项训练,每周训练4次,每次完成6组训练,以最大重复次数(repetition maximum,RM)计算训练完成动作次数,每组动作20~25 RM。分别测试并比较核心力量训练前后受试者做抗荷动作期间的通气水平、肌肉血氧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与核心力量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受试者在完成抗荷动作时的摄氧量(t=4.603,P=0.003)及潮气量(t=8.003,P<0.001)显著提高,股四头肌氧合血红蛋白浓度显著提高(t=7.306,P<0.001),收缩压显著升高(t=6.097,P=0.003)。结论 6周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机体做抗荷动作时的摄氧量、潮气量、肌肉O2Hb及收缩压,对提高抗荷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目的 探讨影响歼(强)击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疾病的种类、构成比、疾病谱变化规律及年代、年龄、机种分布特点,增加航卫保障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系统收集歼(强)击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资料,统计分析各年代、年龄段、机种的停飞疾病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结果 歼(强)击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排名前10的疾病为头痛、高血压、晕厥、加速度耐力不良、腰椎间盘突出症、眩晕、眼底病变、神经症、心律失常、抑郁症;相比于1987—2002年度,2003—2020年度高血压(χ2=6.973,P<0.01)、加速度耐力不良(χ2=3.892,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χ2=3.500,P<0.05)停飞构成比明显升高,晕厥(χ2=7.648,P<0.01)、神经症(χ2=5.018,P<0.05)、病毒性乙型肝炎(χ2=7.83,P<0.01)、胃肠溃疡(χ2=9.257,P<0.01)停飞构成比明显降低;歼(强)击机飞行人员停飞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39岁,40岁以上年龄段高血压构成比显著高于30岁之前及30~39岁2个年龄段(χ2=8.035,P<0.05),空晕病30岁之前停飞人数构成比显著高于30~39岁(P=0.041)。结论 航空卫生保障要做到个性化,区分飞行员年龄段,扎实做好各年龄段常见病、易发病的防控工作,重点关注飞行人员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加强飞行人员航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建立航空保障新模式,不断提高飞行人员的健康水平和战斗力。
目的 统计分析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改装体检不合格原因,为航空卫生保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统计2019年1月—2021年12月68例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改装体检不合格原因的临床资料,对其疾病情况、相应专科进行分类分析,并与2004年1月—2008年12月的改装体检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19—2021年间改装体检不合格的原因中排名前两位为肺大泡(19.12%)、离心机检查未通过(17.65%);涉及专科为外科疾病20例(29.41%),内科疾病18例(26.47%),离心机检查未通过12例(17.65%),神经精神科疾病11例(16.18%),耳鼻喉科5例(7.35%),眼科疾病2例(2.94%)。与2004—2008年比较,离心机检查未通过及颈腰椎病比例有所下降,肺大泡疾病占比上升明显,是本组资料中改装体检不合格最主要的原因。结论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改装体检不合格主要原因为肺大泡、离心机检查不合格和颈腰椎病,应重视相关疾病的检查和研究分析,加强飞行员的航空医学训练,提高改装体检合格率。
目的 探讨军事飞行人员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UIA)的航空医学鉴定原则。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就诊的疑似UIA的飞行人员9例,收集其临床诊疗、航空医学鉴定和随访情况,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由旋转三维数字血管造影检查共确诊5例飞行人员,年龄23~44岁,其中三代机飞行员3例,二代机飞行员1例,直升机飞行员1例。患有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者3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者2例;4例动脉瘤直径≤3 mm,1例直径为>3 mm且<5 mm;医学观察4例,介入手术1例。1例患有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者,飞行不合格;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者,特许飞行合格(限双座);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者仍处于治疗观察期,暂时飞行不合格。结论 对于偶然发现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单发动脉瘤,直径≤3 mm、形态规则,其发生自发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极低,可予特许飞行;对于最大径>3 mm且≤5 mm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可考虑限轰运直、无人机飞行;其他情况的动脉瘤者建议飞行不合格。
目的 总结军事飞行员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的临床特点和航空医学鉴定结果,提高对军事飞行员BAV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1年1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检查确诊为BAV的5例军事飞行员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BAV的临床诊治、病情进展和航空医学鉴定情况。结果 5例BAV军事飞行员均为年度体检或改装体检时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年龄23~51岁。心脏超声提示:3例左冠瓣与右冠瓣融合,2例右冠瓣与无冠瓣融合;5例均伴有主动脉瓣反流,其中2例为轻度,2例为中度,1例为重度且伴主动脉瓣轻度狭窄;1例主动脉瓣增厚,1例主动脉瓣钙化;3例升主动脉扩张;2例左室扩大。经专家评估:4例需密切随访观察,1例择期行Bentall术。经航空医学鉴定:2例原机种飞行合格,1例改装飞行合格,2例暂时飞行不合格。结论 军事飞行员BAV具有临床症状轻、并发症出现早、病情进展快的特点。长期军事训练及航空环境下抗荷动作可能加速BAV病情进展。
目的 探讨飞行员肾盏憩室结石诊断治疗方法及飞行医学鉴定标准。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9月—2020年7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4例飞行员肾盏憩室结石患者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因常规体检发现右肾结石入院,结石长径分别为5.8、8、7 mm和7 mm。4例患者均接受输尿管软镜检查术,其中1例单座机飞行员软镜下结石取净,鉴定飞行合格;1例单座机飞行员术中发现肾盏憩室开口狭小,考虑结石不能排出,特许飞行合格;1例患者术中未能发现肾盏憩室开口,限原机种(双座机)飞行合格;1例民航飞行学员软镜下未能发现肾盏憩室开口,改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结石治愈。结论 影像学检查结合微创腔镜技术是诊疗肾盏憩室结石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飞行员重返飞行岗位;应尽快制定肾盏憩室结石的特许飞行医学鉴定标准。
目的 对分析飞行员发生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提出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并提出注意事项。方法 对某航空公司100名飞行员展开问卷调查,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其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具体的心理治疗方法。结果 飞行员HAMD评分为(21.93±4.23)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的(11.91±3.19)分(t=18.913,P<0.001);飞行员抑郁症检出率为22.00%(2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技术等级、睡眠状态、飞行年限及飞行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技术等级(OR=5.214,95%CI:1.277~3.217)、睡眠状态(OR=5.365,95%CI:1.289~4.122)、飞行年限(OR=5.654,95%CI:1.487~5.231)及飞行时间(OR=5.714,95%CI:1.542~5.362)是影响飞行员抑郁状态的主要因素。结论 飞行员的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关注该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改善其抑郁状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目的 探究钠钾泵琥珀酸-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succinate-cytochrome c oxidoreductase,Scr)复合体调控幼年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机制。方法 筛选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卵白蛋白(ovalbumin,OVA)组和钠钾泵Scr复合体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经盐水处理并经雾化盐水激发的大鼠;OVA组:在OVA激发之前接受过盐水治疗的OVA致敏大鼠;钠钾泵Scr复合体组:将钠钾泵Scr复合体药物溶解在二甲亚砜中并用磷酸盐缓冲盐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稀释,按照0.3 mg/kg体质量,腹膜给药。使用连接到呼吸机和雾化装置的气管插管,使用Buxco肺功能仪测量大鼠的气道反应性。肺组织石蜡切片用苏木精-伊红(HE)和高碘酸-席夫(PAS)染色以进行光学显微镜检查。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磷酸化。通过RT-qPCR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表达水平。通过细胞计数试剂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VA组PC100值降低,气道反应性升高(P<0.05);与OVA组相比,钠钾泵Scr复合体组PC100值升高,气道反应性降低(P<0.05)。HE和PAS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VA组的肺组织显示出广泛的支气管周围和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PAS阳性染色的上皮杯状细胞的百分比增加(P<0.05);与OVA组相比,钠钾泵Scr复合体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PAS阳性染色的上皮杯状细胞的百分比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OVA组PI3K和PKB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与OVA组相比,钠钾泵Scr复合体组PI3K和PKB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OVA组mTOR、HIF-1α和VEGF mRNA水平升高(P<0.05);与OVA组相比,钠钾泵Scr复合体组mTOR、HIF-1α和VEGF mRNA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OVA组48 h和72 h增殖速率增加(P<0.05);与OVA组相比,钠钾泵Scr复合体组48 h和72 h增殖速率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OVA组48 h和72 h增殖速率增加(P<0.05);与OVA组相比,钠钾泵Scr复合体组48 h和72 h增殖速率增加(P<0.05)。结论 钠钾泵Scr复合体通过调节PI3K/PKB/mTOR/HIF-1α/VEGF,调控幼年哮喘大鼠气道重塑。钠钾泵Scr复合体可能是过敏性气道炎症的关键介质,也是治疗干预的有希望的靶标。
目的 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 adrenoceptor,β3 AR)激动剂对小鼠巨噬细胞胞葬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①紫外线照射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紫外线分别照射Jurkat细胞60、75、90 min后,以Annexin V-FITC/PI标记,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Jurkat细胞凋亡率。②构建巨噬细胞胞葬模型。以荧光探针分别标记RAW264.7细胞和Jurkat细胞,将紫外线照射后凋亡Jurkat细胞加入巨噬细胞中共培养,构建巨噬细胞胞葬模型。运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比较加药组和对照组巨噬细胞胞葬率。③检测β3 AR及胞葬相关分子mRNA表达水平。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一步检测对照组和1 μmol/L β3 AR激动剂组β3 AR及胞葬相关分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紫外线照射60、75、90 min后Jurkat细胞晚期凋亡率均显著升高[(8.17±1.27)% vs(39.7±14.63)%、(75.37±13.22)%、(79.23±11.99)%,P<0.05]。其中75 min组与90 min组较60 min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均<0.05),但75 min组和90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②与对照组比较,0.1 μmol/L和1 μmol/Lβ3 AR激动剂组胞葬率均明显升高[(11.96±0.50)% vs(15.43±0.29)% vs(22.07±0.84)%,P<0.05],且以浓度依赖性方式增加。③β3 AR激动剂组β3 AR、MER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Mer tyrosine kinase,Mertk)、生长停滞特异因子6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59±0.24)vs(1.00±0.21),P<0.05;(1.27±0.19)vs(1.00±0.04),P<0.05;(2.86±1.14)vs(1.00±0.12),P<0.05],但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 mRNA表达水平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0.19)vs(1.00±0.21),P=0.55)]。结论 β3 AR激动剂促进了小鼠巨噬细胞胞葬,其具体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Gas6、MerTK表达实现的。
目的 探究宫颈癌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电生理指标与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7月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宫颈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盆底电生理指标检查,根据患者术后盆底功能分为正常组(24例)和障碍组(26例)。分析盆底电生理指标检查与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组前静息阶段的肌电平均值明显低于障碍组,慢肌阶段与耐力阶段的肌电平均值明显高于障碍组,快肌阶段与慢肌阶段的肌电最大值明显高于障碍组,快肌阶段的肌电下降时间明显低于障碍组,耐力阶段的肌电前10 s平均值与后10 s平均值明显高于障碍组,慢肌阶段、耐力阶段的肌电变异性明显低于障碍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前静息阶段的肌电变异性、快肌阶段的肌电上升时间、后静息阶段的肌电平均值以及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肌阶段肌电下降时间(P=0.003)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呈正相关(P<0.05);快肌阶段肌电最大值(P=0.020)、慢肌阶段肌电最大值(P=0.012)、耐力阶段肌电前10 s平均值(P=0.012)、耐力阶段肌电后10 s平均值(P=0.013)、耐力阶段肌电平均值(P=0.003)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呈负相关(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的超声检查结果与盆底电生理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盆底电生理指标可补充超声检查结果,直观反应患者盆底肌功能,具有研究价值。
目的 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急性臀上皮神经位移的临床特点、探索其发病机制,初步总结临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中西医结合正骨科接受治疗的Ⅰ或Ⅱ型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其中不伴急性臀上皮神经位移患者50例(A组),伴位移患者10例(B组)和Ⅲ或Ⅳ型腰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21例(C组)。研究14 m步行用时、起坐用时、直腿抬高试验结果、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脊柱功能障碍评分、椎间盘向突出程度、脊柱X线Cobb角度数等指标。结果 B组治疗期间主、客观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0.05);A组及B组入院时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根性征轻,起坐行走能力严重受限;B组及C组之间影像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侧弯及椎间盘突出程度轻。结论 某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多)个椎体位移后,脊柱内外平衡紊乱,应力集中于臀上皮神经处,若遇合适外力造成患者臀上皮神经损伤位移。并以臀部及下肢痛,起坐艰难、跛行或强迫搀扶行走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分为新医正骨疗法复位臀上皮神经和纠正椎体位移两步骤。
目的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与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sonography,TCCS)联合检测椎动脉闭塞患者椎动脉结构特点及闭塞位置,并探讨其与后循环缺血是否有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2021年6月经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椎动脉闭塞住院患者142例,同时选择同一时段经上述影像检查证实无椎动脉闭塞住院患者124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椎动脉颅外段管腔内径和颅内、外段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及阻力指数),比较椎动脉发育不良对椎动脉闭塞的影响。在证实椎动脉闭塞患者中依据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结果分为后循环缺血组和无后循环缺血组,探讨椎动脉闭塞位置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结果 椎动脉闭塞组中椎动脉发育不良者104例,占73.2%;而无椎动脉闭塞椎动脉发育不良者占24.2%,2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66.556,P<0.001)。后循环缺血组86例椎动脉闭塞患者中椎动脉颅内段闭塞者34例,占39.5%;无后循环缺血组56例椎动脉闭塞患者中椎动脉颅内段闭塞者5例,占8.9%,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17.818,P<0.001)。结论 CDFI联合TCCS检测可有效评估椎动脉闭塞的部位,并为评估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笔者详细梳理了近年来美国空军航空医疗后送平台、装备、技术、队伍等方面的新理念新发展,分析了美军平战时航空医疗后送的新思路新方法,针对我军航空医疗后送的任务需求和能力要求,借鉴美空军航空医疗后送的经验、做法,在标准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技术应用、装备研发等方面提出了新思考。
综述2021年美国航空航天医学会学术年会中空间定向障碍、飞行疲劳、缺氧、抗荷相关文献,掌握国外航空医学发展动态。对航空医学空间定向障碍、飞行疲劳、高空缺氧和抗荷生理4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概述,包括空间定向障碍生理训练内容和训练效果、工作负荷对空间定向的影响、疲劳风险管理和疲劳监测、疲劳对飞行员心理健康的影响、飞行任务开始时间与飞行员疲劳状况的关系、缺氧意识培训和缺氧危害、缺氧对认知能力的影响、离心机对抗荷生理训练的影响、重力引起的意识丧失预测公式试验等,为进一步开展航空医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为飞行安全提供了保障。
招飞心理选拔为我军选拔了大量的军事飞行人才,但传统心理检测存在掩饰性、社会赞许性、主观性等问题,其检测识别率还有待提高。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脑电、视线追踪、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将人格特质、心理品质、心理过程等的研究推向深入。笔者以几种常用认知神经科学新技术为例,探讨其在飞行人员心理选拔中的应用,为提高选拔准确性和精准化提供思路和借鉴。
笔者介绍了飞行中晕机病的发病率,美军针对晕机病的防治方法和预防晕机病的专项训练。军事飞行员发生晕机病的比例高达11%~39%,美军采用教育培训、药物治疗、生物反馈训练和晕机病习服训练等专项训练防治飞行学员晕机病,可有效降低晕机病的发生率。美军针对晕机病的防治方法和预防晕机病的专项训练,为我军飞行员晕机病防治提供了参考借鉴。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 OI)是I型胶原蛋白相关基因突变引起的异质性疾病,最常见的特征是骨质脆弱、骨骼畸形、多发性骨折和身材矮小等。目前,有关OI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补充缺陷的骨基质数量来降低骨折风险。然而,胶原蛋白缺陷的关键问题仍亟待解决。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骨骼中分泌I型胶原蛋白的主要细胞类型,并因其安全性、多功能性和低免疫排斥率等优点而引起广泛关注。动物实验和有限的人类临床研究支持使用MSCs治疗OI。在OI患者中引入健康的供体干细胞后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直接替代受损或异常的细胞,并通过旁分泌作用增加骨量以及纠正突变的胶原蛋白基质。笔者主要对有关间充质干细胞在人体和动物模型中治疗成骨不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OI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癫痫发作是飞行员急性失能的主要风险之一,严重威胁空中安全。为了预防上述风险发生,脑电图已广泛用于飞行员健康筛查。但不同国家在脑电图的电极安放、各种诱发实验、检查的操作流程和结果解读等均缺乏统一标准。本文基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4年参加空军招飞体检工作,建议空军飞行员候选人在脑电图监测中至少使用25导脑电电极作为标准并开展睁闭眼、过度换气、闪光刺激,及针对其工作环境的特殊诱发试验,以及不低于2 h的监测时间,以提高我国空军飞行学员医学选拔质量。
笔者结合新形势下航空卫生保障特点及任务需求,围绕转变保障理念、延伸保障内涵、完善保障手段,对联勤保障部队大连康复疗养中心重组后提升航空卫生保障能力的实践做法进行总结和探讨。通过改进航卫保障模式,全面提高综合保障技术水平,航卫保障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目的 分析南苏丹中国维和二级医院口腔门诊患者的疾病特点,探讨目前口腔科开展疾病诊治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维和人员提供更优质的保障。方法 查阅二级医院口腔门诊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在16个月的维和任务期间,接诊460人次,累计口腔疾病5类。其中牙体牙髓疾病占81.96%;牙周疾病占10.65%;冠周炎占3.48%;黏膜病占2.83%,外伤牙折占1.09%。结论 维和医疗应配备技术全面的口腔医生,选购优质的设备及耗材,为维和官兵的口腔健康保驾护航。
目的 探讨基于Teach-back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发泡试验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因各类病因学检查需进行TCD发泡试验的患者20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Teach-back健康教育,在护理前后利用汉密尔顿焦虑评估量表及抑郁评估量表对2组患者情绪状况进行检测,同时观察患者的检查配合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2组得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01),且试验组的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的检查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82.5% vs 65.0%,P<0.01);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92.2% vs 78.6%,P<0.01)。结论 TCD发泡试验中实施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在检查前的紧张情绪,提升配合能力,缩短检查时间,更利于该检查的有效开展。
目的 观察远程指导在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对不方便PICC导管维护的患者和家属进行调查,了解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采取建立微信群、发送视频、远程指导维护技术,舒缓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提供PICC导管维护用品等措施。比较远程指导前后家属维护导管质量、患者情绪状况、院内和远程指导居家导管维护情况。结果 患者家属PICC导管维护导管技术正确率,患者情绪状况,与远程指导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与远程指导居家维护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程指导可解决不能来院患者PICC导管维护难题,值得推广应用。
目的 在重症肌无力患者疾病恢复进程中,观察并研究个体化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探讨该策略与常规护理模式的差异。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自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执行个体化康复护理。随后进一步采用5个量表评估患者的病情恢复、运动能力、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结果 接受个体化康复护理后各量表的得分较常规护理及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康复护理可以改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预后及肌力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
集中优化医院外勤工作效率,提升医院的服务品质。成立中央运输,重新设计护理工作程序,彰显临床科室外勤服务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集中化,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的优势,组成了为患者及临床提供24 h服务的专业运输中心。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质量,满足了患者和家属服务的愿望。成立中央运输优化了医院外勤工作流程,工作量进行统计分析,相当节约每个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约3~4人,解决所面临的护理人员缺编问题,降低了医师、护士非医疗护理时间。整合医疗资源,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落实,提高了护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