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成都日报《锦水》创刊62周年
见证天府文脉绵延 新时代再启新篇章
旧版《锦水》副刊
2024年8月18日,是成都日报《锦水》副刊创刊62周年的纪念日。创办于1962年8月18日,作为四川唯一60余年来坚持办刊、未曾易名的副刊,成都日报《锦水》副刊是全国影响力较大的党报副刊之一。它发掘、培养了我市众多文艺人才,发表了不少永载成都文艺史册的精品力作,为丰富成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独特作用,是成都日报社深入践行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阵地,是打造“大锦观 精纸媒”的重要品牌。
创刊62周年之际,曾任成都日报社副总编辑、现为成都市老记协主席的谢晓苏,以及中国当代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日报《锦水》责任编辑蒋蓝表达了对《锦水》的深厚情感与真挚期盼。
提供精神食粮
《锦水》培育出一批批本土优秀作家
“延续62年,对于一个报纸副刊来说很不容易。”曾从事报刊采编工作30余年的谢晓苏回忆道,1983年,他担任成都晚报社副刊部主任,负责副刊的策划、编辑工作,当时,副刊部的《锦水》闻名全国。“虽然当时《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办得很出色,但《成都晚报》在全国晚报界属‘四小旦’,也是很有影响的。”谢晓苏表示,“那时候的副刊部很强大,《锦水》是报社王牌刊目,我们在全国率先推出学术性专版,如水浒研究、三国研究等,吸引了全国许多一流专家共同参与,在学术界影响很大,也很有名气。”
从率先在全国连载马识途《清江壮歌》,到首载长篇小说《红岩》,再到流沙河《Y先生语录》的首发,《锦水》见证着天府文脉的绵延,也源源不断地培育出一批批本土优秀作家。“对于一个报纸副刊来说,62年太不寻常。”蒋蓝感慨道。尽管蒋蓝从事媒体工作是在2004年,但他与《锦水》的深厚缘分与情感却要从其作为读者和作家的身份之时开始说起,“从我的角度来说,从曾经《锦水》的读者到多年以后成为它的编者,也是它的作者,看到这样一个薪火相传的副刊,能够延续62年,而且未易其名,这在整个四川甚至全国报界绝对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联动文化名人IP
《锦水》新时代扬帆再出发
历经62年的岁月沉淀,《锦水》翻开了新的篇章。
今年4月,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宣传部与成都日报社合作策划设立首届“李劼人·锦水文学奖”,该奖以“城市气质与人文气质”为主题,面向全球华语作者公开征稿。活动自开启以来,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各地作家、文学爱好者纷纷投稿,以诗歌、散文或文学评论的形式,书写对于成都的真挚情感,描摹出城市人文的美好印象。
蒋蓝表示,通过将《锦水》与文化名人IP紧密结合,进一步挖掘城市历史,并注重融媒体的表达,彰显天府文化魅力,是《锦水》的又一次创新。“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像《锦水》这样一个党报副刊,必将继续发挥它这种坚韧的、贴近生活的、文学的独特气质。”蒋蓝说道。
谢晓苏也提到,深化名人IP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将为《锦水》副刊、锦江风光乃至整个成都的文化画卷添上更加绚烂多彩的一笔:“希望《锦水》发展壮大,继续坚持‘寓教于乐、移风易俗、传播知识、丰富生活’的十六字方针,并借‘李劼人·锦水文学奖’,带来更多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推出新时代的代表作。”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茹懿 受访者供图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