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策展与未来”青年策展人系列学术座谈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2022年9月3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办,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协办的2022“策展与未来”青年策展人系列学术座谈活动启动仪式及首场学术座谈活动“时代之变与策展语境”在中华世纪坛启动。
启动仪式由北京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吴洪亮主持,吴洪亮介绍了活动的整体情况,今年,将由4位学术召集人,4位学术评议人,22位青年策展人,共话“策展与未来”。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主旨演讲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首先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讲到:青年策展人活跃于艺术创作和展览传播的现场,为各地各类艺术博物馆、美术馆、公共文化空间策划了许多立意新颖、视角独特的展览,展现了丰富的策展思路与创新实践。在今天,推动新时代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在新的时代条件与全球当代艺术发展的文化语境中,策展在中国获得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特别需要青年策展人同行们以更加全面和综合的能力来面对比较复杂的艺术现实,需要加强学术的研究、学理的研究和实践的创新。他希望青年策展人首先要坚定策展服务公众的文化立场与态度,以高质量的展览回应社会的文化需求;要思考展览主体的当代意义,体现中国文化自信;要坚持策展的原创性;要培养跨学科的协作能力。
“时代之变与策展语境”:青年策展人系列学术座谈活动第一场
2022“策展与未来”青年策展人系列学术座谈活动的首场学术座谈活动主题为“时代之变与策展语境”。
北京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发言
本场学术议题的召集人,北京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以“策展也是一种提问的方式”进行了分享,他指出,“一个好的提问胜过一个好的观点。”策展要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呈现问题。有时甚至提出的问题,会成为预言。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就是引自上世纪30年代“一战”与“二战”之间,金融危机蔓延时,奥斯汀·张伯伦的一句话。在2019年谈论这个主题的时候,疫情还没有发生,全球化的壁垒还没有那么强烈,但是策展人似乎已经预知到这个世界可能要从一个美好的小时代进入大时代的边缘。作为策展人,我们提出的主题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借用艺术家创造性的作品去表达时代与历史,我们是有责任的。
吴洪亮分享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策展案例
随后,吴洪亮介绍了以问题为驱动的北京画院美术馆编写出版的展览工作手册,选用12个重要的问题,借用时刻的方式提出12个展览工作中循环往复的问题,并以研究齐白石系列展览作为案例,呈现出这个循环工作的过程。此外,他还分享了在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地策划展览的理念和工作方法。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杨彪线上发言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杨彪,结合对西方艺术史的认知及中国策展的发展和变迁提出了中国策展制度的系统建构问题。首先他对策展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其次,对策展学科的发展以及困惑提出了见解,第三,从策展理论的系统建构提出了观点。其中,他认为,强调学科本身的建设是极其重要的,在欧洲的艺术史学发展中如果不致力于学科自身的价值体系建设,最后不仅会丧失自身的价值,而且对整个学术界作出的贡献也会被漠视。研究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梳理是为了完善策展科学合理的模式,伟大的策展者同样也是伟大的思想家。这需要各位同仁共同努力,保障和发展策展系统知识的建构过程。
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晏燕发言
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晏燕谈到美术馆作为知识生产的机构,倡导策展式写作,即用艺术策展书写当代艺术。但随着互联网2.0时代的到来,艺术机构越来越重视公众在今天文化体验和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公众的趣味成为美术馆策划和选择展览的重要参照因素,甚至观众的参与成为构成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例如今日美术馆2020年举办《范勃:无形的剧场》,艺术家将疫情比喻成“无形的剧场”,每位参与其中的观众都成为这场戏剧的“演员”。
湖南美术馆策展部负责人何玲发言
湖南美术馆策展部负责人何玲,分享了以艺术家身份介入策展工作的多年经历。他做的大部分展览是跳出“艺术圈”的跨界式融合,在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展览的内在逻辑策划与转化呈现之中。新的时代彻底改变了这个时代的知识生产模式,传播方式,去中心化、信息扁平化、资源的开放性、身份的平等性,各节点之间产生多元文化的差异性,文化之间的美学关怀不再完全建立在西方主体价值观的文化之下。新的时代、艺术本身的边界在不断碰撞中拓展。最后,他指出以开放性、参与性的主动意识构建与观众交流的新渠道、新场域、新语境。再与当地文化跨界融合,相互渗透,来共享编织多方面的链接构建可能。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部主任纪玉洁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部主任纪玉洁探讨的是“可持续”意识的唤醒与激发。她指出,从全球策展语境来看,对环境、生态可持续的关注与讨论已经成为学术共识。近年来,相当一部分设计类博物馆、设计年展将策展视角集中于低碳未来、循环经济、气候正义、材料生态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成为一个无法绕开的时代议题,对于它的研究具有现实和学术双重意义。她从知识生产——展览主题与理念,话语生成——展览逻辑与结构,视觉叙事——展览作品与展览设计,社会互动——展览教育与传播四个方面分析阐释了如何通过策展的全流程体现“可持续”的核心理念。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人类学博士陈晓阳线上发言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人类学博士陈晓阳主要探讨的是区域研究与历史研究之间的关联,并通过策展案例来进行阐释。她提出:为什么区域研究对今天的当代艺术策展和美术馆策展会有一定的意义?她认为区域研究通常通过对个案区域进行深入系统了解,可以贡献与历史研究不同的观察视角,对个案的深入研究寻找到的方法具备解释其它相似区域文化结构的可能,是与历史研究互为补充的观看路径。人类学非常强调整体论的方法,它可以提供跨区域社会的观察和比对,尤其在全球化时代以及后全球化的今天,可以通过对某一个区域的理解尝试去理解世界上其它相关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世界的动态变化。
独立策展人段少锋博士发言
独立策展人段少锋博士从时间谈起,他谈到“2020年以来我对于时间的感受变得迟钝了,仿佛三年的时间变成了一段时间,那么时间到底去哪里了?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节奏更快的时代,这些无不与科技发展带来的通讯进步和交通便捷有关,科技把我们对于空间和时间的感受压缩了,互联网成为了另外一种公共空间,尤其2020年以来我们的自媒体或者社交网络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公共虚拟空间。延伸到这两年关于NFT和元宇宙的讨论提供了公共性另外一种可能性,除此之外还有设计对于视觉文化的主导作用日益彰显,电子图像和屏幕成为了今天艺术面对的总的大的语境,屏幕使得环境越来越公共化。从第一年的全球语境下的中国文化表达,到第二年的无墙美术馆的实践,到今天的时代之变,公共性是一个时代之变中不变的话题。”
学术评议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进行总结
学术评议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对本场学术座谈进行了总结,他说:
杨彪博士的发言背后基于对中西方展览制度和发展沿革的研究,做了横向的比照,视野开阔。年轻学者把中国的展览实践放在过去40年中国当代的历史发展语境里,注重自身的特点以及在各个时期的所面临的问题,由此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核心的路径是中国展览的发展必须取决于学科的完善,有自己的元理论,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国身份的构建和文化认同,这是是十分关键的。
晏燕副馆长的发言谈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美术馆在面对公众,面对社会,面对一座城市的核心问题——受众与趣味。今日美术馆作为民营美术馆的代表,做了大量的展览与学术活动。晏燕认为,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在今天已经拓展到一个博物馆的2.0时代。其功能的一个转向,是以公众作为主体,注重参与式的构建,由此,观众从过去的消费者到生产者,从过去的被动到主动,甚至介入到展览意义的生产过程之中。
何玲的艺术家身份让他更能以艺术家的眼光,去理解展览如何跟观众、社区和一座城市发生关系。这几年,他策划了很多展览,在我看来,这些展览都有一些共性,强调本地性,重视对长沙艺术生态的推动,特别是基于青年艺术群体的挖掘和汇聚,由此形成一种非常健康或者是有活力的城市艺术生态。
纪玉洁分享了以“万物生息:后石油时代的材料与设计”的个案,从展览主题的选题,到学术上的筹备,包括展览团队的搭建,工作坊得体推出,公共美育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展览样本。因为她的学科背景是设计,因此,这个展览总体的视觉,包括海报、画册等都非常系统,也很强调细节。这个展览完全可以作为我们本科、硕士策展专业的同学研究的个案。
陈晓阳馆长是非常资深的学者,她介绍了她的策展思路,即从社区的概念如何切入,如何发展,并且如何从一个展览生成出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另外,通过她的展览实践,我们也能感受到今天当代艺术展览,其策展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的变化,包括社会调查,对空间的改造,更重要的是跨学科知识的融汇,都非常具有启发性。
段少锋博士在他的发言中十分强调对全球化的思考,从宏观到科技环境,到艺术生态,包括今天科技媒介方式急剧变革的背景下,对人们的存在方式、私人空间和公共场域的关系等带来深刻的变化。正是基于上述理解,我们看到他在这几年所做的一些展览。这些展览注入了新的思路,内在的知识逻辑也在发生变化,同时,我们还能够感受到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吴洪亮院长是优秀的策展人,同时也是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秘书长,在推动中国的策展学,构建策展领域的知识共同体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在今天的发言中,他重申了一些基本概念,比如美术馆的功能是什么,什么是当代艺术?策展与公共美育是怎样的关系?他分享了十几个核心的概念与策展环节,同时结合具体的个案展开分析。从某种意义上,通过吴馆长的发言,我们也能看到中国今天的艺术界和策展界面临的困境和未来的挑战。
圆桌讨论环节,现场嘉宾从左至右为:纪玉洁、吴洪亮、张晴、何玲、晏燕、段少峰。陈晓阳、杨彪线上参与讨论
2022“策展与未来”青年策展人系列学术座谈活动日程安排
总策划
范迪安
召集人
吴洪亮、冀鹏程
总统筹
高敬
学术秘书
刘晶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协办单位
北京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
座谈会安排
启动式
2022年9月3日 14:00-14:20
主旨演讲
范迪安 |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主持
吴洪亮 | 北京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
座谈会一:时代之变与策展语境
9月3日 14:30-17:15
14:30-14:45 学术召集人发言
吴洪亮|北京画院院长
策展,也是一种提问的方式
14:45-16:15 青年策展人发言(每人15分钟)
杨 彪|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
中国策展制度的系统建构
晏 燕|今日美术馆副馆长
艺术策划与受众趣味的拉锯
何 玲|湖南美术馆策展部负责人
在地性的无有界——以长沙后湖艺术周为例
纪玉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部主任/总监
“可持续”意识的唤醒与激发——以“万物生息:后石油时代的材料与设计”展为例
陈晓阳|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
从华南到东南亚:区域研究方法与策展实践
段少锋|独立策展人
附近的消失和公共的未来
16:15-16:30 学术评议人总结
何桂彦|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16:30-17:15 圆桌讨论
座谈会二:以教育为立场的策展
9月15日 14:00-16:30
14:00-14:15 学术召集人发言
冀少峰|湖北美术馆馆长
展览理念的生成与研究:以湖北美术馆品牌展览为例
14:15-15:30 青年策展人发言(每人15分钟)
燕柏彤|教育策展人
教育策展:共思与共创
郅 敏|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
青少年美育的创造力培养——2022第五届青少年雕塑展览的策展思考
郝 伊|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策展人
相互介入——艺术家与策展人的身份互换
夏 梓|湖北美术馆策划部主任
学院空间与社会空间——馆校合作视域下的策展实践
张宇飞|山中天艺术中心公共教育部负责人
“家”中有戏——从建筑到戏剧再到艺术
15:30-15:45 学术评议人总结
盛 葳|《美术》杂志编审、副主编
15:45-16:30 圆桌讨论
座谈会三:艺术赋能与文旅融合
9月22日 14:00-16:30
14:00-14:15 学术召集人发言
王璜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
创意·审美·体验·记忆·品牌——艺术赋能文化旅游的特殊意义
14:15-15:30 青年策展人发言(每人15分钟)
宋 亮|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艺术总监
活的传统,美的未来
沈 森|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师
美术馆、区域艺术行动作用城市再生的可能
张利军|新疆美术馆展览部负责人
艺术乡建 新疆之我见
姚珊珊|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助理研究员
文化和旅游的中间地带——文旅融合政策下的乡村公共空间建设
薛 江|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后
策展思维X文旅融合
15:30-15:45 学术评议人总结
冀鹏程|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
15:45-16:30 圆桌讨论
座谈会四:数字时代下的艺术生态
9月29日 14:00-16:45
14:00-14:15 学术召集人发言
张 晴|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数字时代下的艺术生态
14:15-15:45 青年策展人发言(每人15分钟)
符周阳|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研究人员
中国数字人文发展中当代艺术的参与方式研究
王亚楠|北京画院副研究员
艺术与科技的相遇——数字时代的展览新模式
陈抱阳|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教师
增强现实技术在展览空间中的探索
许崇宝|泰康空间研究员
NFT创作、展示与策展实践
吴 悦|湖北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师
艺术展览中的时空叙事
于 童|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展人
信息碎片化语境下策展人、艺术家、观众身份间的转化
15:45-16:00 学术评议人总结
刘礼宾|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16:00-16:45 圆桌讨论